|
|
|
|
想讓更多的客戶認識您的公司,知道您的產品,了解您的技術嗎?中國機械網企業將免費為您發布貴公司新產品,新技術,新動態,現在就行動,在中國機械網一展您企業的風彩!
請進 >> |
|
|
|
|
|
|
高端制造業海外并購頻頻受阻,原因何在?
|
|
|
|
|
近兩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制造業增長最為強勁。2016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海外并購共計77.27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大行業。
4月10日,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聯合發布了《“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家風險報告(2017)》(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近兩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制造業增長最為強勁。2016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海外并購共計77.27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大行業。
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增長勢頭強勁,成為了全球企業并購的重要買家。起初,對外投資的行業大多以能源、資源和基礎設備等為主;如今投資領域多樣化發展,其中高端制造業成為了重要的對外投資領域,因為涉及到核心技術,因此也觸動了東道國借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對核心技術進行保護。
海外直接投資國家風險多
中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瓶頸狀態,需要尋求新的技術突破,進行技術轉型升級,同時政府也提倡中國企業“走出去”。其中,勢頭最猛的是制造業。中國企業逐漸開始以并購的形式走向國際,促使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拉近與發達國家的工業基礎距離。在國際并購上,中國企業還缺乏經驗,因此遭遇到的國家風險不斷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表示,中國企業涉及風險比較多,特別是高端制造業,中國企業尤其青睞德企。如果該企業產品提供給美國,因為涉及到技術問題,美國就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出手干預他國企業的并購。這些事,近年來屢見不鮮。
其中,環境風險也一直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難題,特別是制造業對環境影響大的行業。中國企業對于東道國法律體系及環境保護監管不熟悉,加上環保意識不高,從而引發經營風險。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學習國際上的通用做法,體現中國企業在東道國的社會責任,在投資過程中要達到他國環境保護質量要求!敝苊窳颊f道。
東道國政府干預并購
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直接投資主要以制造業為主,企業并購還涉及到技術轉讓問題,中國大多數企業都是為了國外企業先進的技術而進行并購,使本身企業產品適應市場的需求,提高生產水平。但是并購伴隨的也是風險的突顯。
周民良對此表示:“我國制造業海外并購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涉及到企業核心技術轉讓問題上,東道國就會進行限制。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東道國監管部門會對企業間的技術轉讓,以‘國家安全’等原因限制,那么企業在前期付出的工作和資金投入就等于變成零。特別我國經濟實力強大后,它們的顧慮也增多!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說:“中國企業如今普遍缺乏一些好的技術,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發展,同時也會引起一些中小國家的恐慌,發生很多沖突,但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近年來,某些東道國對中國企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的海外并購限制加大,終止案例增多。其主要是在技術轉讓方面,東道國出于政治、經濟等因素,針對中國企業并購進行干預。
周民良提到了日本東芝公司的企業并購案例。此前富士康宣稱,打算斥資270億美元收購日本東芝公司閃存業務,但是并購過程并不順利。據悉,部分原因是因其大部分制造工廠位于中國,半導體制造業務也可能會轉移到國內。日本認為芯片制造在未來技術領域占據戰略地位,擔心富士康會將東芝的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從而進行限制。
如何規避風險?
過去的2016年,是中國制造業海外并購的迸發年,其中高端制造業尤為突出。據統計,高端制造業占到了整個中國海外并購案例的25%左右。我國的工業底子相對薄弱,高端制造業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國制造業需要技術借鑒進行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并購大多是工業制造類企業,涉及到核心技術,東道國會出手干預。因此,企業在前提準備工作就需要注意出現的風險,做好如何規避風險。這樣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更加隱秘的方式,或者讓港資企業去進行收購等。”周民良認為,中國海外直接投資大部分國家還是很歡迎的。
羅軍則表示,中國企業規避風險最重要是要遵循國際規則,注意方式方法,與當地企業政府合作共贏。制造業企業在規劃時,不能搞短期行為,以免引起東道國的憤怒。
其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也產生了不少的失敗案例,例如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愛思強公司,并已付清愛思強約65%股份,但由于德國經濟部的取消批準,最終收購失敗。
浙江省工業園區協會秘書長黃洪弟表示:“外國政府為了自身的安全問題出發,難免會進行干預。這時候中國企業就需要給予足夠的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
|
|
|
|
|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機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