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聯重科全環境治理PPP項目正加快步伐,從湖南本地著眼,開始向全國擴展。
中聯重科與湖南省漢壽縣簽訂了“漢壽縣-中聯重科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正式協議,漢壽縣委書記楊昶,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標志著漢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市場化運作機制初步成型。六天后的4月7日,在首屆中國西部環境治理高峰論壇會議期間,銀川市人民政府與中聯重科正式簽署了全環境保障體系建設運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PPP形式開展合作。 銀川合作協議的簽訂是中聯重科首度將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帶出湖南,走向全國,預示著企業在綜合全環境治理方面正加快步伐,以自己的方式實現振興西部的目標。 不到一周的時間從中部地區到西部建設,中聯重科全環境治理PPP項目不斷開花結果,成為企業發力環境產業的又一大亮點。 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就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項目形成的一種新型合作模式。政府利用存量資產與社會投資人合作,盤活環衛設備設施的存量資產,充分吸納社會資本投資運營、年底按照考核標準和服務效果支付服務費用。 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環衛一體化項目缺乏建設資金的現實問題,減輕政府的負擔,同時又可實現企業盈利,可謂是一項“雙贏”舉措。 中聯重科副總裁陳培亮表示,近兩年,在國家力推政企合作PPP模式下,中聯重科在湖南江西等地創新性的推出了縣域“全環境”治理的PPP新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績。2016年,中聯重科縣域環境治理項目在石門、中方、慈利等10個縣城相繼落地,標志著中聯重科已從“裝備、投資、運營”全方位步入環境產業,融入到了環境高端產業鏈。此次漢壽縣PPP項目是中聯重科在湖南省內落地的又一大項目,而銀川PPP合作協議的簽訂則是中聯重科繼在當地建設環衛裝備產業基地后,發力全環境治理服務。 據了解,漢壽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投資規模超過1.5億元,包含城區、高新區等區域的垃圾收運及處理和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運營、垃圾收運及處理相關服務內容項目。 漢壽縣城鄉垃圾收轉運系統建設完成后,城區54條主次干道路等240萬平米將采用機械清掃和人工保潔混合作業模式,從而降低人工作業難度和強度。鄉鎮和城區生活垃圾收集后到大型垃圾中轉站進行壓縮打包,再轉運至火力發電廠集中焚燒,變廢為寶,徹底改變城鄉垃圾無處堆放的現狀。 而中聯重科與銀川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則包括為銀川市提供全環境治理服務,有市區、縣城區、鎮中心的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收集和清運,以及生活垃圾終端處理,鎮村污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生物質綜合處理、土壤修復等全環境綜合治理服務。此舉為持續、穩定地保障銀川市環境質量,提高環境保護整體水平、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2013年起,國家開始發展和推廣PPP模式,緊跟國家發展腳步的中聯重科抓住了這一先機,從2015年開始,中聯重科開始嘗試與地方政府聯合以PPP項目的形式進行環境治理,與湖南省內41個生態環境功能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企業還進一步在全環境治理領域引入了“持續發展”和“資源可再生”的理念,其中包含對區域內環境治理中長期規劃以及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含垃圾收運、污水處理、水體修復、土壤修復等全環境綜合治理服務。 中聯重科在發展全環境治理創新領域上從未止步,未來也將繼續加快發展,為全國環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全環境服務保障新模式。中聯重科副總裁陳培亮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我們將聚焦固廢、餐廚垃圾、滲濾液、鄉鎮污水處理等4個領域,在全國范圍內和當地政府一起,全面啟動60個縣域全環境治理標桿工程的建設和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