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想讓更多的客戶認識您的公司,知道您的產品,了解您的技術嗎?中國機械網企業將免費為您發布貴公司新產品,新技術,新動態,現在就行動,在中國機械網一展您企業的風彩!
請進 >> |
|
|
|
|
|
|
推進調整改革創新,大連重工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
|
|
|
|
2016年,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連重工)在重機行業經營大幅度下滑,盈利狀況惡化的嚴峻形勢下,通過狠抓提質增效、市場拓展、科技創新、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任務,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企業經營規模和運行質量位居重機行業前列。特別是依托國家重點工程研制出一批重大高端技術裝備,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
大連重工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多功能航天發射移動平臺臍帶塔,助力“長七”火箭發射升空;為FAST工程配套研制的饋源索驅動機構,讓世界最大“天眼”能靈活自如地觀測深空。這兩個重大裝備的研制成功,標志著大連重工躋身國家大科學研究及試驗設備市場,在國家尖端前沿技術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2016年大連重工出產大型船用曲軸突破500支,10年來累計配套柴油機近1000萬馬力,企業全面掌握了世界最高端曲軸生產技術,躋身曲軸制造世界四強,讓“船等機、機等軸”這一制約國家造船業發展的瓶頸成為歷史。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首臺“華龍一號”核環吊順利通過試驗臺功能試車驗收,為推動核電產品“走出去”,打入發達國家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取得新的突破,全年高端核心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長近10%,風電齒輪箱印度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彰顯了大連重工較強的核心零部件設計制造和全流程服務實力,國際化經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2017年是大連重工積極適應新常態,全力調整改革創新,有效提高供給質量,打造支撐企業創新發展新動能的突破之年。面對傳統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下降、原材料漲價、經營風險增多等諸多不利因素,大連重工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通過大力實施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闖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發展新路,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著力調整市場結構,實現由經營產品向經營市場、經營顧客轉變。把調整和拓展市場作為結構優化調整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四個注重”:注重向國際市場調整,打造面向國際的進出口貿易、金融、投資新平臺。堅持以電力料場及碼頭總包訂貨、綜合貿易、西方知名公司和發展中國家中小客戶合作、小型項目屬地化制造、高端外延零部件訂貨等“六大市場”為方向,實施戰略轉移,構建起產品出口、工程總承包和對外投資“三位一體”協同走出去格局,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注重向存量改造服務市場調整,成立專項小組深挖技術改造等市場空間,在拓展“大包式”后服務市場上取得突破。注重向設備成套與工程總承包市場調整,在鞏固已有優勢市場的同時,依托產品成套能力拓展工程總承包業務,大力開拓港口、物流、糧食儲運等新的總承包市場,實現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注重向新領域、新顧客、新產品市場調整,進軍海工、軍工、能源裝備、交通運輸等新市場領域,形成新產品推廣清單,培育和打造新的支柱產業。
著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堅持以高端技術支撐高端產品,以高端產品服務高端客戶,以高端客戶贏取高端市場的科技創新戰略,通過對現有產品的持續改進及服務方式的不斷優化,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一是加快主導產品升級換代。瞄準國內整機產品改造巨大存量市場,以“節能、環保、安全、智能、高效”為方向,集中力量對傳統主導產品實施機、電、液、電算“四位一體”的“脫胎換骨”式技術提升,實現主導產品向高端邁進,鞏固和提升主導產品國內市場優勢地位和國際競爭力。二是做大做強核心零部件產業。加快推進齒輪箱、機液傳動、電氣控制、鑄鍛件高端核心部件的深度研發和產業化運作,形成優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競爭優勢。三是加大新領域產品研發力度。從主攻高端入手,突出產業化導向,全力攻克海工、節能環保、循壞經濟+再制造、軍工等戰略性新產品的核心關鍵技術,培育企業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實現“增量”見效。四是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眾包、眾籌、眾創等新模式,建立研發獎勵與成果轉化、利潤分享相掛鉤的激勵機制,破除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推進全員創新和協同創新,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借助設計研究院、國家技術中心、海外研發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各專業設計院等研發平臺,構建面向市場的前瞻性研究、產業化研究、應用性研究三層技術創新體系,為研發高端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深化內部改革,激發活力和動力。按照“上精下強”的要求,通過優化組織結構,改革績效評價機制等方式,充分調動上下兩級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一是實施組織機構調整。按照“改革瘦身、釋放活力、簡政放權、突出核
心”的原則,持續改建戰略管控模式,強化總部資本運作、技術發展、風險管控、戰略采購和審計監督等核心能力建設,形成總部權利清單,簡化審批業務流程,逐步實現總部管控模式由“操作管控型”為主向“戰略管控型”為主轉變。二是改革經營績效評價模式。推行經營任期制,建立差異化業績評價機制,強化二級經營單位自我生存,自我發展主體責任,實現經營業績評價由規模數量為主向質量效益為主轉變,真正調動經營單位自主經營管理的積極性。三是推進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建立健全人才考評、交流和退出機制。加強領導干部的動態管控和績效考核,堅持“以業績論英雄”。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加強對優秀人才的獎勵,激勵員工創新創效,多做貢獻,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活力。
|
|
|
|
|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機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