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湄南河兩岸,一邊多是古樸的寺廟,一邊多矗立著高樓大廈,在河面上向前眺望,視野里有一種奇妙的古今交融感。泰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既保留著與傳統文化的密約,又渴望著與現代化的接軌,在推拉之力中徐徐前行。
自2016年開始,泰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想要吸引更多投資,進入發展新階段。
繼續秉持“適度經濟”理念
2016年10月,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享年88歲。他是當今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經歷過19次軍事政變,但始終保持立場公正的“最終仲裁者”形象,帶領泰國人民歷經苦難,不斷變革。在廣大泰國民眾心里,普密蓬國王是最高領袖和精神支柱,是多次在緊要關頭化險為夷的人民庇護神。先王對泰國人民的影響幾乎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泰國發布最新的“工業4.0”戰略時,泰國總理巴育將軍首先提到的是普密蓬國王的“適度經濟”哲學理念。巴育解釋說,相比西方跨越式的快速經濟發展模式,東方模式更注重循序漸進,不過于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事實上,泰國的GDP增速確實不算快,近年來一直在5%以下,2014年甚至不到1%。即便是聲勢浩大的“泰國4.0”,也并未提出GDP增速目標,而是強調將繼續秉持“適度經濟”的理念,實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可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堵城曼谷大力建設基礎設施
未到曼谷之前,一直以為北京就是“堵城”的樣本。但在曼谷的短短3天里,卻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體驗堵車。據說,曼谷的堵車是從早上6點一直堵到晚上12點。
為什么這么堵?筆者以外國人的眼光來看,首先是城市道路基礎設施似乎并不理想。曼谷的車道最多為3車道,而且道路狀況不算好。除此之外,當地的公共交通仍有待建設。雖然看起來公交、地鐵、輕軌等一應俱全,但各自都比較復雜,對外來人口造成困惑,從而使之選擇汽車交通。而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密集的外來人口是曼谷的常態。那么多外來人口都選擇汽車出行,道路交通狀況可想而知。
同時,曼谷的大街小巷都穿梭著摩托車。這些摩托車與汽車同路并行,穿梭其間,難免會影響道路交通。
此外,筆者查閱資料后發現,由于極其優惠的貸款買車政策,泰國的汽車數量也非常龐大,人均擁有約1.5輛車,很難想象會有一個順暢的交通狀況。
當然,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曼谷也在大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疤﹪4.0”戰略下,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關乎公共交通。
資源性產業和基建項目受青睞
2016年,泰國提出“工業4.0”戰略,這是巴育政府提出的未來20年的經濟社會戰略目標,旨在通過創新和技術手段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帶領泰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增強競爭力。為此,泰國安排了一系列議程,包括舉辦“泰國機遇”研討會、邀請全球媒體參觀泰國科技園、工業園等,向全球投資者發出投資邀請。
來自泰國投資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泰投資國里中國位居第三,排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這一投資格局在當地的參觀游覽過程中就能窺見:科技園中展示的技術、進駐的企業研發機構,多為日本企業;大街上跑的車,數豐田、本田和日產這樣的日本車最多。日本在泰國愛好投資汽車工業和電器工業,這些都是其一直以來的優勢產業。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似乎更偏好于投資資源性產業,如采礦業以及充分利用當地原材料的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如中泰合資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內就有很多塑膠、金屬和汽配工業。中國最大的輪胎生產商中策集團也在2015年入駐該園。
不過,在這類過去時和現在時的產業之外,中國到泰國投資的未來時產業正在更多轉向高科技產業,如華為、阿里巴巴等都在加大投資力度。最明顯的是支付寶的使用,如今在泰國,7-11便利店、BOOTS以及一些泰國商場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中國游客到泰國購物已經不用再兌換大量泰銖,支付寶和信用卡就可以應付基本所需。
諸如光伏、光纜等科技企業在中國國內已屬成熟產業,但在泰國仍屬新興高技術產業。近年來,這部分產業也在加快入駐泰國,在此繼續其產業生命周期。
此外,基建項目是中國企業尤其是央企的強項。據悉,中泰高鐵年內會開始動工,目前確定的合作方式是泰方出資、中方出技術。
總之,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中國對泰投資的領域日益拓寬,中國企業的形象正在由“中國制造”變成“中國智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