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悄然開始,工業轉型已經成為各國應對新一輪全球競爭的重點!吨袊圃2025》、德國工業4.0、日本工業創新3.0等戰略,都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分工和競爭中搶得先機。
湖南是一個制造業大省,工程機械是湖南制造走向全國乃至全球的一張響亮名片,而湖南工程機械的領軍企業中聯重科(000157,股吧)搶抓《中國制造2025》,智能+互聯行動計劃帶來的重大機遇,引領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技術、自主品牌的產品,搶占智能制造新高地,助推湖南從“制造”走向“智造”,從制造業大省向“智造業強省”跨越。 前不久,長株潭城市群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群,湖南制造如何為全國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改革經驗?中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如何從“制造”走向“智造”? 兩個維度打造中國制造智能化產品 隨著《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如何從“制造”走向“智造”,是裝備制造業在轉型期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中聯重科是一家裝備制造企業,包括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金融服務四個板塊,目前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根本,積極探索智能化轉型升級,企業發展有了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和新節奏。 中聯重科智能制造有兩大特色。第一是設計制造智能化的產品,第二是通過“互聯物聯”重構商業模式。 中聯重科一直把產品和技術視為企業的根本。工程機械行業產品小批量、多品種的特性,決定了中聯重科既要追求“精益制造”,更要在產品智能化上苦練內功。 中聯重科智能化產品主要包含兩個維度:模塊化和智能化。 從2014年底開始,中聯重科著力推進“產品4.0”工程,以“模塊化平臺+智能化產品”為核心,產品在性能、可靠性、環保、智能化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智能化的第一個核心是模塊化平臺。 它指的是充分運用模塊化設計技術,將產品的各個子系統以“模塊”的形式進行標準化設計和生產,最后再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進行“組裝”,就像搭積木一樣,組合出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產品。 比如,中聯重科汽車起重機共有三個底盤平臺和五個上車平臺,其中底盤平臺包含37個模塊,上車平臺包含49個模塊,模塊的組合可以衍生出20余款產品,基本覆蓋市場上全部的吊裝需求。同時,平臺內部零部件通用化率超過70%,有助于降低維護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模塊化使得研發更快,因為在搭載之前,每個模塊已經過充分的考核驗證,產品質量更有保證;另外,因為零件的通用化,維修服務時,備件可以更快送到用戶手中;同時,平臺不同產品之間零部件的互換性很好,利用率更高,帶來使用成本的降低。 中聯重科“產品4.0”的另一個核心是智能化,產品智能化致力于讓產品能自診斷、自調整、自適應,讓設備有大腦,能感知外部信息,會主動思考。 對工程機械行業而言,產品智能化通過在設備上加裝傳感器,讓設備擁有“大腦”,通過傳感器可實時獲取設備運動特性、診斷設備健康狀況、感知外部作業環境。這對于提高施工作業效率、提升施工質量、保證作業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田灣核電站的吊裝施工中,中聯重科的3200噸履帶吊在起吊直徑44米、重476噸的穹頂時,基于上百個嵌入式傳感器來感知壓力、載荷、速度等狀態,自動調整作業參數,吊裝精度小于2毫米,實現了吊裝的“穩”和“準”。 中聯重科智能化產品擁有了“大腦”,就可以釋放“洪荒之力”。如在維修服務方面,以往是用戶在設備使用中發現故障,然后打400電話申請維修,這是一種被動的服務,F在通過產品上的傳感器,可以先于用戶了解到產品存在的潛在風險,向用戶發出預警。產品出故障后,故障信息可以快速地傳回我們的數據中心,通過數據分析,技術人員找到故障原因,并給出匹配的解決方案,這樣維修人員在趕到現場之前就已經了解到具體的故障信息,快速給出解決方案,預先準備好配件。 這樣將原來的被動響應變為主動服務,能夠大大縮短設備的停機時間,為客戶提高效率。 互聯物聯重構中國智能創新商業模式 實現了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后,中聯重科進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以智能化產品為基點,依托工業互聯網,實現互聯物聯,對傳統制造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顛覆式創新,打造與客戶共同分享、互利共贏的新型產業生態圈,重構商業模式。 具體來說,中聯重科通過產品的智能化,實現了設備數據和狀態的采集,并上傳到云端進行大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把產品的售后服務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此,企業能夠實現設備生產商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跨界融合將成為一種常態,商業模式將被重塑。 中聯重科在工程機械領域也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物聯網云平臺,這個大后臺可以對每一臺設備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把回傳回來的數據進行統計、歸納,相關性分析,從而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 客戶通過一系列的管理平臺和APP工具,可以輕松管理設備,也能夠把項目進度、人員考勤、違規操作、安全運營等業務有效管理起來,真正實現業務運營與設備的一體化管理。 舉個例子,“裝備e通”是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由客戶親身參與設計的國內首個全工程機械設備管理APP。運用“裝備e通”,客戶可以連接中聯重科以及中聯重科出廠的設備,獲得機手管理、設備檔案、運營管理、資產安全、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同時,通過云平臺還可以向客戶提供商機信息,通過資源共享實現與客戶的互利共贏。比如提供一些新項目開工信息、開工率等,客戶了解之后,就可以參與到這些施工項目中來。 通過這些服務,將實現從“做設備”到“做設備、管設備、養設備”的深度延伸。 另一方面,從物聯網云平臺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還將幫助中聯重科設計出更適用于客戶需求的下一代產品。 據了解,2014年3月,馬凱副總理蒞臨中聯重科調研,對公司物聯網應用和兩化融合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希望中聯重科的物聯網為國家作更多貢獻。2015年兩會期間,馬凱副總理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特別稱贊了中聯重科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和遠程監控服務系統的體制創新。去年12月23日,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作現場會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長沙召開.馬凱副總理又一次來到了中聯重科,此次看到中聯重科產品從外觀到內在都有了提升,馬凱副總理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很重要,勉勵企業繼續深入推動創新。 未來,世界將基于數據被精確的控制,人類的大部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將被機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世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急速變化中,中聯重科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產品在網上、數據在云上、市場在掌上”,打造競爭新優勢,履行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使命,為中國“智造”闖出一條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