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及來自其他合作機構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在有機半導體薄膜中進行p型電子摻雜的新方法,只需簡單地將薄膜浸入多金屬氧酸鹽(PMA和PTA)硝基甲烷溶液數分鐘,無需復雜的真空工藝,可大大降低有機光伏和可穿戴電子設備制造成本。
在浸泡過程中摻雜劑分子向薄膜擴散,可形成10~20納米深度的有效p型電子摻雜,形成的p型摻雜區顯示出電導性增加和高功函數、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降低、在空氣中的光氧化穩定度也得到改善。當用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時,新的摻雜方法可提供有效的空穴收集,與含胺聚合物的自發垂直相分離導致的電子收集相結合,使得制造單層太陽能電池成為可能,可以促進有機光伏電池向新一代可穿戴設備和小規模分布式發電演進。 該項研究獲得了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和美國能源部的部分資助,項目團隊的目標是進一步簡化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制造工藝,使所需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以簡單的套件形式向公眾提供,使其可以在缺乏資本密集制造能力的非洲和拉丁美洲進行生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