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航空集團(GE Aviation)是世界領先的民用、軍用、公務和通用飛機噴氣及渦槳發動機、部件和集成系統制造商。在全世界范圍內,每2秒鐘就有一臺由GE飛機發動機提供動力的飛機起飛。像世界上單臺引擎推力最強的民航發動機GE90、最優越的民用引擎CF6-80C/E、最強大的渦輪軸發動機CT7-8系列都是GE的杰作,使用廣泛的波音737使用的CFM56發動機和應用多種先進技術的LEAP發動機也是GE牽頭研發的。GE航空集團是如何研發進行新技術的研發?航空發動機從概念到成熟產品又將經歷怎樣的流程呢?下面通過對GE航空集團研發組織模式和管理流程來解答以上問題。
GE的全球研發中心(Global Research Center GE航空集團研發組織分為兩級研發:GE集團的全球研發中心和航空集團內部研發,技術成熟后進入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管理模式。 從建立伊始,通用電氣公司便開始對公司的研究開發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從而開始了“以基礎研發為核心”的研究開發流程。1900年GE成立了第一個實驗室,這也是美國從事基礎研究的第一家工業實驗室。從建立第一間實驗室之日起至今天,GE的全球研發中心幾乎覆蓋了所有科技和工程領域,其研發中心的構成包括總部研發中心、事業部研究機構、業務部門研究機構在內的三大層次體系。同時,研發中心也由紐約的一家變成了五家。新增的四家是印度班家羅爾、中國上海、德國慕尼黑、卡塔爾研發中心。 GE的研究開發管理模式結合了中央研究院模式和并行多研究中心模式,在紐約總部的研發中心負責管理整個公司的研發工作,包括市場調研、對外技術聯系等等,同時指導全球其他的研發中心,項目主要面向整個公司的各個業務部門的產品。位于全球其他的四個研發中心主要負責全球的研發任務,既面向與本地的市場和業務部門,同時也對全球市場互相協調、合作。各個業務部門的研發中心則主要負責本業務產品的研發項目,主要是近期的項目需求,和客戶直接需求相聯系。 GE將公司的研究工作主要分為三類,即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開發,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反映在研究目標上。 基礎研究在研究方法、目標、對象上是絕對自由的,宗旨在探求新知識,很少或幾乎不考慮實際應用的問題,主要是研究市場前瞻性的技術,為公司的技術作儲備。 應用研究是針對特定問題而開展的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是對現有的市場或者產品所必需的研究,從而能夠提高產品的性能或者技術含量。 工程開發是對現有知識的經濟利用,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從純科學研究到機器故障檢修,只要與工程相關的項目都歸于工程開發。 在研發項目進行過程中,GE采用NPI流程來管理研發中心所有的項目。NPI,即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是GE用來保證研發增長和速度的重要工具。進行NPI流程管理的項目基本上處于GE全球研發中心成熟度的最頂端,是GE集團業務中技術成就最大的項目。經過NPI流程研發后,項目產品成熟可以進入市場。GE航空發動機新一代葉片和CMC部件等先進技術產品都是在全球研發中心經過技術初期研發、可行性調研、技術轉化研究后,進入NPI流程研發,最后發展成為成熟產品的。 航空發動機研制流程 航空集團內部研發是在GE全球研發中心基礎上進行應用研發,特別是展開面向客戶的新產品開發。研發經常與生產有效結合,研發基地和部門往往和生產基地放在一起,研發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研發體現在較強的區域市場本土化的特點。不論是全球研發中心還是航空集團內部研發,都是以自主完成為主,很少進行外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