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想讓更多的客戶認識您的公司,知道您的產品,了解您的技術嗎?中國機械網企業將免費為您發布貴公司新產品,新技術,新動態,現在就行動,在中國機械網一展您企業的風彩!
請進 >> |
|
|
|
|
|
|
盛達機器:打造新型競爭優勢開創發展新紀元
|
|
|
|
|
專注石材裝備發展29年,2016年,對福建盛達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無疑是值得濃墨重彩抒寫的一年:成功登陸新三板,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第二階段評估審核,被確定為泉州市2016年產業龍頭企業……
日前,記者再次走進盛達機器,并專訪了蘇永定董事長,了解盛達近兩年的發展提升路徑。
插上資本的翅膀 開創發展新紀元
作為一家專業生產石材機械裝備的高科技企業,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盛達機器通過在科研上不斷加大投入,研發出了包括人造崗石生產設備、數控五軸橋式切石機等在內的多款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極高的石材機械,得到市場的積極反應。
科技和資本是支撐企業發展的兩只翅膀。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生產設備的投入、技術開發等均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企業產品開發中普遍研發周期較長,待產品的原型系統研發出來以后,后續的調試、完善還需要購買各種高精密度的設備,期間還會產生大量材料、能源的消耗,需要資金的持續性投入,投入的成本達到原型系統研發的3到5倍。因此,資金規模是行業進入的主要壁壘之一。
為助推企業實現新的發展,盛達機器于2011年就開始著手準備資本市場的相關運作,由于排隊欲主板上市企業較多,公司作出決定轉向新三板市場。
4月21日,盛達機器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又稱“新三板”)掛牌交易,這也是晉江市第一家成功掛牌新三板的裝備制造類企業。福建盛達機器股份公司證券簡稱:盛達機器,股票代碼:836796,總股本7500萬股。
盛達機器董事長蘇永定表示,“公司主板上市的意向比較明確,多年前就進行規范化管理,若能通過新三板實現公司更規范化管理再轉向主板,這更有益于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資本盛宴已然開啟,資本大鱷的入場將推動盛達機器在技術研發、營銷推廣等方面脫胎換骨。當前,盛達機器正在搶抓《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立足兩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推動石材機器設備制造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立足兩化融合 打造新型競爭優勢
近年來,作為國內制造業龍頭企業,盛達機器立足于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智能制造推進“兩化”融合發展,以信息化手段保障產品質量,不斷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實施信息化先行戰略,用信息化帶動企業國際化,不斷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的競爭力,加快企業“兩化”融合的步伐,為盛達機器成為福建省石材機器制造龍頭企業奠定了基礎。
6月15日,福建盛達機器股份公司順利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第二階段評估審核。
據悉,盛達機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第二階段審核工作圍繞企業近階段打造的新型能力展開,即“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快速精準的售后服務能力”。盛達機器提出,要結合精益生產模式、加大創新研發的力度,通過持續的資源和管理投入,不斷優化企業在研發、生產工藝、生產制造、生產管理、廠區設施和環境等方面的整體水平,以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保證企業戰略落地。
兩化融合是企業需要全局規劃、實地落實的過程,蘇永定表示,盛達機器希望通過兩化融合的建立與推動,由原先各部門獨立工作、數據關聯差的狀況,逐步改善為以產品結構為中心,集中統一的產品數據管控和協同為平臺,規范各項業務流程,加強流程的執行管控,降低運營風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內部執行能力,推進企業內部各項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建設,與內部業務進行集成,實現流程一體化。
2011年,盛達機器投入巨資,建立起了行業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呼叫中心,實現了客戶售后服務需求處理的信息化。2015年,公司再次升級客服系統,為遍布全國的上百名盛達服務工程師配備了移動客戶終端,將客戶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推進到了市場最前端,從而實現了對客戶服務需求信息的快速響應和服務資源最佳配置,為客戶提供快捷、精準、高效、質優的差異化服務。
通過立足兩化融合,盛達機器先后研發制造40多個產品系列、200多種規格的切割、拋光、異型、人造石等系列的石材機械產品,銷往國內國外,產品銷往意大利、美國、巴西等世界90多個國家。
潛心研發產品 向智能制造轉型
這是一個騰飛的時代,怎少得了科技與技術的助飛。石材行業向來不缺英雄,不缺華麗的產品,缺的是高新技術,缺的是創新利器。
近幾年來,盛達機器承擔了福建省重大科技專題專項“石材數控加工設備研發及應用”,獲評為“泉州市十大最具創新力科技小巨人”,并成為泉州市“泉州智造2025”產業規劃,推動“數控一代”轉型升級的核心示范企業之一,被福建省科技廳選定為“石材加工數字化裝備研究及產業化”科研項目的研發生產基地。
隨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石材機器和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整合,走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道路是大趨勢,也是石材加工企業競爭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盛達機器近兩年成功研發了三款智能化程度高的石材加工設備,花崗巖框架鋸、數控五軸橋式切石機(金剛五號、金剛六號)產品已經走出國門,受到外國客戶的青睞。
蘇永定告訴記者,經過近十年的研發,第一臺“數控五軸橋式切石機”于2015年正式面世,命名為“金剛5號”,2015年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中國制造試點城市泉州期間曾現場參觀過這臺機器。繼“金剛5號”面世后,盛達人繼續推出新品,“金剛家族”再添新成員,“金剛6號”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面世。
盛達數控五軸橋式切石機采用數控技術,電腦控制,不僅能對石材從零到45度角進行任意角度切割,而且還對異型曲面造型的石材(直線線條、圓弧線條、多面體、回轉體等)的加工處理,一機多用,買一臺機器可以生產各類現狀的石材,附加值非常高,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節省人力和荒料,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而且還滿足了市場對精細化異型石材的需求,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石材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也越來越薄的今天,成本降低10%,就等于利潤增加了20%。微利時代,除了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節約的方法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傳統的花崗巖切割方法存在著耗材高、切割精度差、荒料利用率低等諸多弊端,改變這種現狀將決定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在國外大型石材機器的研發無現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盛達機器借助多學科技術融合,為飽受高耗材、低效率的石材加工企業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推進了我國智能制造創新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據介紹,傳統的花崗巖加工設備有兩種,一個是沙鋸,一個是繩鋸,在加工過程中,均存在刀頭耗材高、荒料利用率低、精度差等現象。繩鋸和沙鋸的花崗巖切割縫大致在8~10mm左右,采用盛達新型花崗巖數控框架鋸的切割縫只有4mm,出材率提升20%左右。以10立方荒料切割2cm大板為例,使用沙鋸和繩鋸切割縫8cm,出材357㎡;使用框架鋸切割縫4mm,出材416㎡,多出材59㎡,大板按300/㎡計算,可提高產值近18000元。除了提升20%的荒料成材率、產能提高了2~3倍之外,數控框架鋸的耗材成本將大幅下降。該框架鋸對于石材加工企業而言,是雪中送炭,更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殺手锏。
對此,盛達機器董事長蘇永定表示,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只有通過智能制造,才能帶動各個產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當前,盛達正以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為契機,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努力為石材加工企業解決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問題,為民族智能制造業發展助力。
踐行工匠精神 推動行業發展
從1988年創辦到2016年,在長達29年的時間里,福建盛達機器只做一件事:造機器,且越造越精,越造越好。今年的廈門國際石材展上,盛達交易額過千萬再次證明了盛達的不凡實力,為中國制造增添了光彩。
今年國慶期間,《大國工匠2》熱播,再次引發了人們的熱議。談到此,盛達機器董事長蘇永定表示,提起工匠不少人覺得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事實上工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踏實、執著、精雕細刻,工匠不一定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具備這種工匠精神。
蘇永定說,外國壽命長的企業均具備了這種工匠精神,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也要學習工匠精神,擁有這種精神,中國制造就會滿足大眾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就不會到日本搶馬桶蓋。搶馬桶蓋風波其實是給中國制造業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制造業需要做到是,反思自己的產品是否精細優質,而不是去罵“中國人不愛國!
記者了解到,盛達機器董事長蘇永定十六歲出道,從小學徒到技術骨干,從自主研發到產品遠銷九十多個國家,年銷售過數億,他癡迷于石材機器制造領域30年。30年的執著與堅守,30年的鍥而不舍,30年磨一劍,厚積而薄發,讓他成為石材機器領域的專業名匠,并在今年獲得“中國石材業杰出人物貢獻獎”。同時,蘇永定還在去年獲得了由中國工業論壇組委會頒發的“中國工業十大杰出青年”。
“企業做到一個層次之后,就需要在‘精致’上下功夫,‘精致’企業就是做精品的企業,無論是品牌還是產品都是精品,這樣的企業才能獲得永續發展的機遇!碧K永定說。
他帶領的研發團隊,對產品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甚至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執著,一絲不茍,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其推出的產品與時俱進,為我國石材走向精細化、高端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
|
|
|
|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機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
|
|
|
|